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各区动态

第四届“海珠杯”民族团结艺术大赛优秀作品展开幕

发表时间:2025-03-05 信息来源:市民族宗教局 浏览次数: -
【字体大小:

  2025年3月1日,民族团结一家亲 童心共绘中华情——“海珠杯”第四届民族团结艺术大赛(校园组)颁奖暨优秀作品展在湾区民族手工艺术中心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由海珠区委统战部、海珠区民族宗教事务局、海珠区教育局主办,共青团海珠区委员会、海珠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湾区民族手工艺术中心协办。海珠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福军出席并讲话,海珠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邓志军致开幕辞,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飞,广州市委统战部民族宗教工作处三级调研员李建军,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民族一处三级调研员黄树楚,海珠区政府副区长张永良,海珠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阳隆军,共青团海珠区委员会副书记张文涛,海珠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常务副会长徐明、副会长哈婷婷、秘书长张贵生等出席,获奖学生、学生家长及优秀辅导老师200余人参加。

1.jpg

  邓志军在致辞中表示,本届“海珠杯”民族团结艺术大赛,共有97所学校的2158件学生参赛作品,经过严格评选,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5件,二等奖38件,三等奖75件,优秀奖100件。这些作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呈现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表现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彰显了海珠区各民族青少年对民族团结的深刻认识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烈认同。

2.jpg

  王福军对本届大赛获奖者表示祝贺,他表示,近年来,海珠区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尤其重视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宣传教育机制,精心打造“海珠杯”“海珠营”“海珠奖”“海珠乐”等“海珠一家亲”民族工作品牌,创办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民族手工艺术中心,积极促进大湾区青少年人文交流,打造广州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21 个、羊城石榴籽工作室22 个,数量居全市各区首位。邀请著名雕塑家许鸿飞创作民族团结主题雕塑《大团结》落户海珠团结园,昂扬民族大团结精神风貌挺膺奋进新时代。希望各族青少年心系伟大祖国,从小就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厚植于心,自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维护者、践行者、传播者,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国家,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3.jpg

  在颁奖仪式上,广州市委统战部民族宗教工作处三级调研员李建军为三等奖获得者颁发奖牌。

4.jpg

  海珠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邓志军为二等奖获得者颁发奖杯。

5.jpg

  海珠区政府副区长张永良为一等奖获得者颁发奖杯。

  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飞为优秀辅导老师颁发奖杯。

6.jpg

  海珠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福军为优秀组织颁发奖杯。

  “在丰收的季节,不同民族在南粤大地上喜迎石榴丰收,石榴籽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幸福团结的气息。”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秦同学以其天真浪漫的笔触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心中的团结意象。

  优秀辅导教师廖老师表示,艺术是人类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海珠杯”民族团结艺术大赛开办四届以来,我们坚持鼓励、辅导学生积极参加,希望学生以笔为媒、以画传情,在艺术实践中加深对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后还会带动更多同学参与,让民族团结之花开进孩子的心田。

7.jpg

  颁奖仪式后,优秀作品展正式剪彩开幕,优秀作品展将持续至3月31日。

8.jpg

  开幕式后,与会领导和嘉宾一起参观了优秀作品展。

9.jpg

  展览现场还设置了岭南古琴艺术、烧箔画、衍纸等多彩非遗民俗工艺活动体验区,引导各族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推动民族传统工艺传承发展。

  近年来,海珠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不断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新形式、新路径,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干部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等层面落地见效,取得丰硕成果。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海珠杯”民族团结艺术大赛,广泛征集公共创意、凝聚社会共识、促进各民族认同,创办以来受到学校师生及创意机构积极响应、踊跃参与,效果显著。接下来,海珠区将进一步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民族团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五个认同”。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