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区民宗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高度重视宗教活动场所古树名木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有力加强宗教活动场所历史文物资源的挖掘、整理、阐释,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一、高度重视,迅速部署
海珠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福军同志多次检查宗教活动场所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强调要提高宗教活动场所历史文物保护意识,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传承工作。区民宗局将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压实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主体责任,强化与自然资源、住建等相关部门联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印发《关于报送区宗教活动场所相关基础数据的通知》,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古树名木数据整合,深化宗教活动场所古树名木规范化管理。
二、建档造册,摸清底数
开展全区宗教活动场所古树名木专项摸查工作,对场所内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建档造册,全方位掌握场所古树名木资源安全状况。目前海珠区宗教活动场所共有古树名木7棵,树龄最高达437年,均完成古树名木登记编号工作。同时做好古树后续资源保护工作,全面摸查登记树龄在八十年以上不足一百年的树木,以及胸径八十厘米以上的树木。
三、多项措施保障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一是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场所古树名木资源保护机制,明确场所主体保护责任,设立古树名木保护小组;二是贴身保护,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将古树名木纳入实时监控;三是专人保护,指派专人加强古树名木日常巡查,严禁故意损坏古树名木资源,禁止在树木下焚烧香烛。四是专家养护,聘请专业工作人员进行日常养护,发现病害、衰弱等情况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切实保障场所内古树名木资源安全。
四、加大宣传,扩大影响
深入挖掘宗教活动场所古树名木历史沿革、故事,用足用好公众号等网络平台,积极推进古树名木信息化宣传展示。在“海珠统战”微信公众号开设“读懂海珠统战丨民宗有段古”专栏,面向社会大众广泛宣传。
(供稿:海珠区民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