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区宗教界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助力“百千万工程”,以打造“一寺一景观”“自然绿美宫观”“岭南生态文化教堂”等品牌创建活动为抓手,奋力争创“绿美宗教活动场所”典范。
一、以绿化为基,助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
绿色是海珠的底色,孕育无限希望。海珠区宗教活动场所逐绿前行,生机勃勃。一是坚持植绿促建设。统战、民宗、文旅、林业等多部门联动,引领海珠区宗教界开展形式多样的植树造林活动,营造共建“绿美宗教活动场所”浓厚氛围,宗教界人士、广大信教群众踊跃响应“绿美广州生态建设专项基金”募集计划,积极助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二是坚持兴绿筑景观。海幢寺、纯阳观等宗教活动场所精心选培、合理布置梅、兰、竹、菊、松、柏、桂、榕等乔木及灌木、藤本植物,形成层次丰富,季相分明,四季有绿,时令有花的都市绿洲景观。海幢寺奇树鹰爪兰、雅致宋莲,纯阳观傲霜梅菊景致,吸引市民、游客驻足流连。三是坚持护绿树风尚。严格落实古树名木分级管护制度,为海幢寺鹰爪兰、菩提古木及纯阳观鸡蛋花树等宗教活动场所7棵古树名木划定保护区域,建档造册、摸清底数、编号管理,全方位掌握宗教活动场所古树名木资源安全状况;建章立制,设立古树名木保护小组,实施实时监控与定期养护管理;开设“读懂海珠统战丨民宗有段古”专栏,深入挖掘宗教活动场所古树名木历史沿革、故事,用足用好公众号等网络平台,积极推进古树名木信息化宣传展示,推动爱绿护绿成为社会风尚,为广大市民留住绿美广州乡愁记忆。
二、以美化引领,助力打造共生共荣的绿美生态图景
至美素璞,大巧不工。海珠区宗教活动场所坚持美化引领作用,发扬各宗教中深厚的绿色环保与自然尊崇传统,着力构建简约雅致又多元融合、和谐共生的绿美生态空间。一是坚持质朴美。海幢寺、纯阳观等宗教活动场所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深入推行文明敬香活动,清水供佛,香火不进殿堂,让文明敬香深入人心,让庄严与清净共存。二是打造多样美。积极推进打造“一寺一景观”“自然绿美宫观”等品牌,海幢寺引入千年宋莲等特色品种悉心培育,举办宋莲雅集与民共乐,依托优厚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建筑风格禀赋,精心打造“寺在园中,园即是寺”绿美亮丽名片,树立海幢寺公园式“绿美建设标杆”;纯阳观道法自然,绿化与建筑布局巧妙融合,营造古木参天、浓荫泼地,花香四溢,色彩多样的魅力绿美空间;河南堂、宝岗堂、宁隐庵等依托自身禀赋,积极响应打造绿美生态景观。三是构建和谐美。各宗教活动场所依托绿美生态空间营造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在这里,一砖一瓦,一树一花,共同讲述着尊重自然、崇尚和谐的故事,尤其是到海幢寺宋莲雅集、纯阳观赏梅雅集时节,市民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在寺院宫观林木的绿荫间悠扬回荡。
三、以文化为根,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传承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海珠区深入挖掘宗教活动场所历史文化精髓,强化历史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讲好海珠宗教故事,助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留住城市发展的根与魂,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一是以文为媒树形象扩影响。海幢寺先后举办岭南寺僧暨海幢寺文化艺术展、岭南佛教文化节等有影响的文化活动,纯阳观创办自然堂博物馆,开展道教星斗文化论坛等重大活动,推出“未有海幢寺,先有鹰爪兰”“千年宋莲再现海幢”“漱珠朝斗纯阳观”等系列海珠宗教掌故,讲好新时代宗教故事,弘扬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树立海珠区宗教界的良好形象。二是以艺通心促交流助发展。发挥宗教文化在粤港澳同胞及海外同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作用,通过创办穗港澳佛教文化艺术博物馆,举办穗港澳问道岭南共筑未来学术研讨会等活动进一步拓宽穗港澳的交流渠道,助力深化穗港澳人才培养、文化交流和商贸合作,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汇聚磅礴力量。三是立根铸魂增认同筑家园。海幢寺连续两届成功举办岭南“素仁格”盆景展,擦亮“素仁格”这一岭南盆景艺术文化瑰宝品牌,扶疏挺拔、廋劲高雅、不曼不支的“素仁格”盆景映射着以素仁和尚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传统修行者随缘无求、超凡脱俗的精神品质,为市民、游客所赞赏推崇。纯阳观大力重光“梅社”,增设梅社书画院、梅社大讲堂、梅社编辑部,通过开展“梅花精神,红色印记”岭南书画名家作品展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展现梅花傲雪斗霜、坚强不屈、铁骨铮铮的精神品质,再续“北有西泠印社,南有广州梅社”的辉煌传统。河南堂、宝岗堂、宁隐庵等场所寻根溯本,积极挖掘历史文化,为文化海珠添光添彩。各宗教活动场所已成为市民、游客接触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自信历史根脉,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平台,沐浴其中,潜移默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文化自信之花在海珠“灼灼其华”。
(供稿:海珠区民族宗教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