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海珠红,团结岛上人心齐。
2024年10月21日上午,许鸿飞民族主题群雕《大团结》落户海珠揭幕仪式在海珠区环岛路团结园举行。本次活动由海珠区委统战部指导,海珠区瑞宝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办,许鸿飞工作室、海珠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协办。
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郭汉毅,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金萍,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局党组书记、局长汪茂铸,市民族宗教局副局长高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张胜,海珠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福军,区政府副区长张永良,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鸿飞,省道教协会会长、市道教协会会长潘志贤,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院长杨文炯等以及省、市、区相关部门,民族团体负责同志以及各族各界群众100多人参加了揭幕仪式。
瑞宝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智凡致欢迎词,回顾了瑞宝街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历程,讲述了邀请著名雕塑家许鸿飞创作民族团结主题雕塑的初心和愿景。
自2000年起,瑞宝街坚持关怀资助市第六中学新疆班困难学生,25年来累计帮助了700多名学生,成就了“天山连珠水,团结一家亲”的深厚情谊,也获得了国家、省、市授予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集体荣誉。从天山南北到珠江河畔,从市六中“新疆班”到海珠区工艺美术职业学校“彝族班”,从校园到家园,瑞宝街的各族人民群众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雕塑作品作者、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鸿飞表示,作品展现了15名身着民族服装,手持各种乐器,围成圆圈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主要反映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希望大家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那份来自心底的温暖。
“《大团结》雕塑是矗立在珠江之畔的一座文化丰碑,是海珠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生动实践,是广州这座历史名城文化包容性的生动写照,更是56个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象表达。”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院长、民族研究所所长、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海珠统战智库成员杨文炯表示。
海珠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福军作了讲话。他说,由许鸿飞院长创作的民族大团结雕塑隆重揭幕落户海珠,是海珠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的最新举措。《大团结》雕塑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文化的传承,也必将成为连接各族群众心灵、凝聚各族群众力量的桥梁。王福军表示,海珠区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浓厚社会氛围,形成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努力将海珠这座美丽的生态岛、数字岛、幸福岛,建成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团结岛。
据介绍,近年来海珠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走在前列。精心打造“海珠一家亲”民族工作品牌矩阵,筹措百万社会公益资金成立了“海珠区民族团结互助基金”,服务保障民族工作领域重大活动、重大建设取得突出成效,组织各族群众建成全市首个铸牢主题的“民族同心林”,推出了“海珠杯”民族团结公共艺术大赛、海珠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夏令营、海珠民族团结进步奖学金等一批拿得出、叫得响的好活动好举措,加快推进互嵌式社区建设,培育民族团结“海珠情”,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仪式上,参会领导和各族群众共同为民族大团结雕塑揭幕。随着幕布的缓缓拉开,这座寓意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雕塑永久落户海珠团结园。据了解,《大团结》雕塑作品直径3.5米,高2.6米,历时近两年创作完成。作品塑造了各族群众身着民族盛装、欢聚歌舞的幸福场景。雕塑的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匠心,从服饰到道具,从姿态到表情,每个细节都进行了精细雕琢,不仅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深刻地诠释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省委统战部民宗处副处长黄艳红、省民族宗教委民族工作二处一级调研郑智杏、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二级调研员庞力、市委统战部民宗处处长梁鑫生,市民族宗教局民族一处处长陈娟、二处处长黄永聪,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区侨务局局长曾智勇,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民族宗教局局长阳隆军,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燕荣、瑞宝街道办事处主任刘美仔、市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会长李筱文、市满族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关尚持、市回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傅书明、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会长黄会基、许鸿飞工作室总经理罗强等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