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团体动态

绿美寺院华峰寺:苹婆新生 华峰新景

发表时间:2024-06-21 信息来源:市民族宗教局 浏览次数: -
【字体大小:

1.jpg

华峰寺鸟瞰

  6月10日,广州市黄埔诗社刘荣基社长带领诗社成员及文艺界友人一行,到华峰寺进行“揽胜抒怀”系列采风活动,参观华峰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绿美建设成果,并于寺内举行“一起来学诗”暨岭南禅诗学习研讨。广州市黄埔诗社是当地诗词楹联爱好者依法自愿结成的社会组织,由原黄埔区红叶诗社、原萝岗区萝岗诗社整合而来。此举延续了昔日“华峰古寺隐云间,翠微深处结文缘”传统,文人墨客汇聚一堂,赏华峰美景谱新景篇章。

2.jpg


华峰寺牌坊

  华峰寺,旧称海门禅院,位于黄埔区永和街禾丰村华峰山上,始建于唐代的神龙元年(即公元705年)。自建成后,历经几度兴废,至清朝康熙年间,“南樵和尚”于江西黄山寺退院南游至此,见山高而不险,石秀而不露,林密而泉清,四季松篁交翠,山径幽深,鸟语花香,历史古迹繁多,地理形势得天独厚,便力行募化,开创海门禅院,此后,龙象竞从,道风远播,海门禅院成为与光孝寺、南华寺齐名的岭南名寺。

3.jpg

华峰寺一隅

  据记载,“古寺一景别有洞天,老梅百株自成香国”,华峰山上共有“断尘石僧归”“观瀑台雨霁”“阿耨池月印”“蝴蝶谷探花”“太古居谈经”“一叶轩乘凉”“罗汉溪”“佛迹岩”“梅花谷”等名胜古迹27处。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参禅悟道,览景咏怀,“华峰十景”环海驰名。清代副贡关华宇曾以华峰一景为题,作《断尘石僧归》一诗:

断尘石僧归

关华宇 增城 副贡

石气苍涼晚色晴,长松古道夹僧行。

芒鞋乱踏春云薄,竹杖轻挑秋月明。

世路险巇常觉觉,尘缘解脱自平平。

笑看名利关头客,何日归来了此生。

  抗战时期海门禅院因保护游击队员被日军焚毁,至2011年起原址重建,并以华峰寺为名。目前,华峰寺先后建成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客堂、综合楼等,并设有华峰寺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jpg

华峰寺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介绍

  于寺中远眺,山峦叠翠,曲径通幽,暮鼓晨钟,庙廓生烟,熏风解愠,怀古颂今,黄埔诗社成员刘荣基作诗三首,尽显华峰寺深厚文化底蕴与绿美自然景色:

七绝 甲辰端午华峰雅集得句

其一

曾谁驻锡翠微间?兀兀华峰自往还。

却恨狼烟蒙佛国,一门碧血染青山。

其二

端阳赴约溯禅诗,夙志今酬未算迟。

仰望山门衔紫翠,云峰缥渺几人知?

其三

华峰雨后垄云寒,白水如鳞急下滩。

最显才情惟壁上,一缕诗香入蒲团。

  重建的华峰寺,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宗教场所建设、教理教义及宗教活动的全过程,通过环境提升、生态融入等举措,实现寺院与周边自然环境和谐相容,深入挖掘寺院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打造有广州特色和岭南文化元素的宗教中国化品牌,扎实推进绿美生态文明建设。

5.jpg

殿堂前装点绿植

  华峰山的成荫绿树与传统佛教建筑融合,呈现出华峰山上的绿美新景观:蜿蜒的盘山公路两旁原生树木与修长的竹子互相映衬,“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一路禅境,一片清凉。山门处植茶树、菩提树及木棉树,搭配四季不同花卉,让人赏心悦目;寺内苹婆树、罗汉松、睡莲、各式盆景点缀在错落有致的殿堂、塔楼之间,木鱼声、诵经声、鸟鸣声,声声入耳,仿佛能洗净尘世的烦恼。因着华峰寺优美的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也成了人们四时赏花、周末徒步、假日休憩的“世外桃源”之一。

6.jpg

大雄宝殿与盆栽造景相辉映

  同时,华峰寺积极响应广州市佛教协会打造“一寺一景观”的工作要求,围绕寺内200多年历史的名木古树“苹婆树”,讲述这棵树曾被日军焚烧又在2013年华峰寺大雄宝殿落成开光之后古木逢春开花结果的故事,把爱国主义教育、绿美生态建设融为一体,将绿美广州的宗教界实践走深走实。

  (供稿:广州市佛教协会;编辑:局宗教一处)

7.jpg

华峰寺苹婆树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