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成等委员:
你们在广州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在本市宗教场所设置AED的提案》(第4065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由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局党组书记、局长亲自领办,分管工作的副局长协助领办,统筹会办单位制定办理工作方案,深入开展沟通联络、调查研究、座谈交流,经综合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意见,现将提案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宗教场所AED配备需求调研情况
广州市五大宗教俱全,分布于全市各区,以越秀、荔湾最为集中,多处于闹市,周边交通繁忙,每当进行宗教活动时人流较为密集,存在发生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的风险。我局深刻认识到宗教活动场所安装配备AED设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组织力量深入各个宗教场所进行全面考察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宗教场所的规模大小、最大日人流量、宗教活动的组织频率和人数规模、场所建筑布局和周边医疗机构分布情况等。通过调研走访和座谈交流,了解掌握宗教场所管理人员、教职人员以及游客信众对于宗教场所配备急救设施的认知程度、实际需求以及周边医疗资源分布情况,为后续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二、我市宗教场所AED配备工作开展情况
(一)推进AED设备配置安装。2024年6月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关于印发广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置规范(暂行)的通知》中,未明确宗教场所AED设备配备标准。我局参照风景旅游区(即最大日人流量超过3000人次的,每个至少配置1台)标准,支持有条件的宗教场所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开展AED设备配置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共有8处宗教场所(佛教大佛寺、六榕寺、光孝寺、华严寺,道教三元宫,基督教东山堂、天河堂、锡安堂)配置9套AED设备并对公众开放,其他宗教场所结合经费情况逐步予以完善。
(二)加强应急救护培训演练。已配备AED设备的宗教场所定期邀请专业机构组织应急救护培训,组织教职人员、义工和游客信众学习心肺复苏、AED使操作使用、常见急症处理等实用急救知识技能。定期组织应急救护演练,模拟人员在宗教场所发生心脏骤停事件等紧急情况,检验和提升协调配合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培养了一批具备基本急救能力的宗教场所工作人员和信众,为应对突发状况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主动纳入属地应急救援体系。宗教场所AED设备接入属地卫健局信息管理系统,纳入属地应急救援体系,与属地消防、卫生健康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建立完善应急预案,包括预警机制、救援流程、人员调配等方面,有效提高宗教场所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和协同能力。
(四)积极加大公众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大对宗教场所配备AED设备和急救知识的宣传力度,向公众普及心脏骤停的危害和急救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网站、公众号、场所电子屏、宣传栏等载体,宣传应急救护相关知识和案例,有效扩大宣传覆盖面。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培训与应急演练。进一步加大对宗教场所工作人员和信教群众的急救培训力度,定期组织急救知识讲座和应急救护演练,提高教职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提高对AED设备操作的熟练度。
二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宗教场所AED设备长效管理机制,包括设备的定期维护、检测、更新、管理,以及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三是促进社会共识与合作。通过努力争取社会各界对宗教场所公共安全的更多关注和支持,形成政府、宗教团体、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协同合作的良好局面,共同为信教群众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安心的宗教活动环境。
以上答复内容可主动公开。
感谢你们对我市民族宗教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2024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