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创始者是谁?

发表时间:2023-07-25 信息来源:本网 浏览次数: -
【字体大小:

  佛教的创始人是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悉达多·乔达摩(巴利文:Siddhattha Gotama, 梵文:Siddhārtha Gautama),悉达多意为“吉才”或“一切义成就者”(最初中文文本翻译中常翻译为“义成”)。因为他是古印度释迦族人,成佛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Sākyamuni),即释迦族的圣人;又被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彻悟宇宙、人生真相者。佛经记载悉达多生长在深宫,享用奢美,接受了全面良好的刹帝利青年教育,成年后迎娶了美妻耶输陀罗并育有一子罗睺罗,终日悠游,赏心悦目,未尝亲遇伤感之事。一日,他驱车出郊外游观,看到了净居天变成的老人,示现老朽之苦。太子叹息不已,转身回宫。第二天、第三天,他又分别遇见了天神幻化的病人和死人,伤感万分,意识到世上一切众生无论高贵卑贱,无论强大弱小,无一能够从生、老、病、死的苦难中幸免逃脱。第四天无限苦恼的太子遇到了天神变化的沙门,太子于是决心出家,寻找解脱生老病死之道。

  悉达多出家后追随各沙门翘楚践行苦行。苦行的传统在印度古已有之,各个时代都很流行,沙门尤其常用这种方法来践行解脱之路。悉达多先后在跋伽仙人的苦修林以种种苦行折磨肉体;南渡恒河,在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跟随数论派信奉者阿罗逻·迦罗摩和郁罗迦罗摩子修习禅定;又前往伽阇山苦行林,一日一麻一麦,磨砺身体,在尼连禅河边静坐思维,苦行六年。他总是很快得证各派别禅修的至高境界却仍旧不能解决跳脱轮回的根本问题,于是决心舍弃苦行的路径,接受牧羊女奉献的香乳糜,重新进食恢复健康,之后渡过尼连禅河,来到伽耶城外的荜钵罗树(后称菩提树)下,双腿结跏趺坐,端身正念,进入禅定,发誓若不证得无上菩提,宁碎此身,终不起座。经过七天七夜(一说七七四十九天),终于洞达人生痛苦的本源,断除了生老病死的根本,使贪、瞋、痴等烦恼不再起于心头,觉悟成道。这一年他35岁。从此,悉达多被人们称为“佛陀”或“佛”或“释迦牟尼”。而皈依他的佛教徒称他为世尊、释尊。

  佛陀证悟成道后,开始了长达45年的传教生活。他沿恒河两岸广招弟子。在波罗奈斯城外的鹿野苑向憍陈如等五人宣讲佛法,接纳他们成为最初的佛弟子,史称“初转法轮”。后又收耶舍、迦叶三兄弟、舍利弗、目犍连,及堂弟提婆达多、儿子罗睺罗等人。随着传教的进行,佛教势力渐渐扩大,形成了佛教徒的组织——僧团。佛陀还得到了印度多个公国王族、贵族、富豪在政治、经济上的鼎力支持。富有的商人须达多和舍卫国王太子祇陀向佛陀捐赠了祇园精舍,王舍城商人迦兰陀赠予其竹林精舍,成为佛陀为众人说法传教的重要场所。

  佛陀传教的方式灵活多样,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用偈颂、散文、故事、譬喻、问答等各种形式宣讲佛法教义。他除自己宣讲佛法外,还允许弟子传教,也允许他们用不规范的梵语和其他地方语言说法。佛陀80岁时在离拘尸那迦城(今印度联合邦迦夏城)附近的希拉尼耶伐底河边娑罗树下逝世。其遗体被火化,所得舍利据载分给8个国家,放在王族所建的舍利塔内供养。他一生所说教法,被弟子们传诵下来,加以记录整理,形成佛经三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