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民族宗教文章精选之五

发表时间:2020-03-17 信息来源:市民族宗教局 浏览次数: -
【字体大小:

风花雪月 品味白族

图文|袁婷婷 王小娟 冯玉瑶

1.jpg

   ▲白族汉子赵应龙             ▲赵应龙和他的工作伙伴

  白族是中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对祖国西南边疆的开发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尤其是对推动云南的发展进步,长期以来都处于重要地位。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四川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白族是一个多源聚合的民族。白族先民的主体来源于远古时期就生活在洱海与滇池地区的居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大量迁入云南的汉族和周边的其他民族。

2.jpg  3.jpg

▲赵应龙公司的产品获奖           ▲在广州扎根的赵应龙一家

  白族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尊贵,服饰清爽大方。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妇女服饰各有千秋,从服饰可看出年龄大小、成婚与否以及地区差异。其素雅的扎染,古朴的绣花围腰、鞋子,花团锦簇的绣花背被、挂包很有特色。“风”“花”“雪” “月”,被称为 “大理四绝 ”。白族常见的女子头饰,就代表了这四绝:垂下的穗子代表 “下关风”,艳丽的花饰是 “上关花 ”,帽顶的洁白是 “苍山雪 ”,弯弯的造型是 “洱海月”。从这充满浓郁文化内涵和美好寓意的头饰,就可以看出白族人民极具智慧的审美情趣和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各民族间相互交往交流交融,越来越多的白族同胞来到美丽的花城广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开创美好的生活。目前,在广州工作生活的白族同胞约有一万人。

  敢闯敢拼共同圆梦

  时光倒流15年,白族汉子赵应龙,在家乡云南大理一家国内知名烟草公司当业务骨干。拥有这份人人羡慕的稳定工作的他,却断然选择了辞职下海,只身来到广州,只为要圆创一番事业的梦。2005年,早已过了而立之年的赵应龙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广州,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报读计算机培训班 ,在一家电子仪器公司从最底层的销售做起。经过短短几年的打拼,他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广州站稳了脚跟。2010年,他和两位同事另起炉灶,注册了一家新公司,决心在红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蓝海。

  如同所有的创业故事那样,赵应龙和他的伙伴们靠着一股闯劲和拼劲,一步步实现梦想。他们先是找准方向,抢在行业标准出台前,研发出产品,占领市场先机。随后在大大小小的展销会上崭露头角,以更优惠的价格以及更优越的产品性能,赢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青睐,产品逐渐走向世界。

  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么多年,赵应龙一直单身,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考虑个人问题。直到2016年,公司开始步入稳定发展期,他才有机会认识了现在的妻子。赵应龙身上的勤快稳重,吸引了湛江姑娘王晓的注意。两人共结连理,很快就成了幸福的三口之家,王晓也因此喜欢上白族文化。

  闲时,赵应龙会约上一大批同在广州打拼的云南老乡们欢聚一堂,喝喝酒、聊聊天、吃吃家乡美食。大家口味相近,语言相通,尽管有的是白族、有的是彝族、有的是汉族,但中华民族一家亲,怀揣着在他乡打拼天下的理想,他们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为共同的中国梦加油鼓劲。

  雪山蕴抱负珠水抒才情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白族诗人冯娜想用她的诗歌,来回答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命题。

4.jpg  5.jpg

▲白族诗人冯娜                   ▲热爱诗歌的冯娜

6.jpg

▲美丽的丽江是冯娜的家乡

  冯娜在云南丽江出生成长。玉龙雪山脚下,山茶花从立春开到立夏,夏天有麂子,冬天有火塘,这样规律的四季轮转,让她从小亲近自然。2003年,冯娜来到广州中山大学念书,开始了在岭南的生活。她发现这里的季节是模糊的,秋冬变短,夏季却被无限拉长,这一变化让冯娜感到欣喜,于是写下了诗歌《长夏》。

  毕业后,冯娜留在了中大图书馆工作,与浩瀚的书海为邻为友,让她时刻保持着谦逊。她热爱写作,广州给予了她源源不断的养分。在冯娜最新的随笔中,描写到枸杞这种植物时,就是用广州人煲汤作为开头。十多年坚持创作的冯娜,出版了四本诗集,三本随笔,手头还有几本未完成的书稿。她觉得,不是她选择了诗歌,而是诗歌选择了她。

  风从雪山吹来,吹开茶花万朵,也滋养了岭南万亩常青的温润土地。满载情谊的诗歌,寄托着冯娜的缕缕乡愁,而丽江和广州,也都成为了她的故乡。冯娜说,她从小就生活在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他民族的文化对她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她接受的是汉族教育,身边也有很多汉族朋友,所以,她觉得她的思想和理念是各个民族文化的大融合。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个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7.jpg  8.jpg

▲白族的茶文化                       ▲霸王鞭   

9.jpg

  三道茶霸王鞭

  11月的广州渐渐凉了下来,白族姑娘郑娇邀请好友一道喝茶。茶叶产自云南省普洱市的古茶树,是当年的头春茶,茶汤浓郁,香气四溢,在深秋的日子里喝春天的茶,惬意而放松。十多年前郑娇来到广州,广州人 “一盅两件 ”的饮茶文化让她感到熟悉而亲切,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家乡的茶文化,郑娇在广州创立了自己的品牌,专卖古树茶叶。

  云南白族种茶、喝茶历史悠久,还发展出独具民族特色的茶礼 “三道茶”,顾名思义,品茶分为三道,即“一苦二甜三回味 ”。头道是苦茶,一般要将茶叶倒入民间土罐子,放在火上烤,烤了之后用水冲,这道茶便叫清苦茶。在苦茶的基础上,加入白族特产的乳扇、蜂蜜和红糖,就是第二道甜茶,喝起来香甜可口。第三道 “回味茶 ”最具特色,将花椒、桂皮、核桃碎、芝麻等配料煮汤后,再加入苦茶和蜂蜜,一道茶能喝出酸甜苦辣各种口感,也能品出丰富的人生哲学。

  “黄金花哟遍地开,遍地开,遍地开 ……”胸椎为轴,双肩交替,约一米长的霸王鞭,随着音乐节奏碰击身体,发出清脆的响声,舞蹈流畅欢庆。如果说,三道茶教会人们先苦后甜,那白族的霸王鞭舞,则展现出白族豪爽豁达、热烈鲜明的民族性格。

  茶修心性,舞提精神,三道茶和霸王鞭,不仅展示了白族文化,也成为凝聚白族同胞的精神纽带。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今,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各民族同胞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开创美好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在美丽的花城广州绽放出四季花开的美好画卷。■


天河区创新“五个一”工作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

文│朱雄伟

  天河区是广州市少数民族聚集、务工较多的区域,现有少数民族人口约7.4万,占全区人口7.78%,其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约3.8万,56个民族族齐全。近年来,该区紧紧围绕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的民族工作主题,从机制创新、社会维稳、服务体制、载体建设、宣传引导等方面下功夫,有力促进全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2019年9月,天河区委统战部被国务院授予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是全省统战部门唯一获此荣誉的单位。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天河区创新 “五个一”工作方法,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构建“一个工作机制”,开创民族工作新格局。把民族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区、街、社区三级由党委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党委对民族宗教工作的统筹领导和谋划部署,整合各方面力量,构建强有力的民族工作格局。制定天河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管理办法和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任务、工作措施,协调和调动辖区内公共单位、商家企业、各类协会和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中,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形成全社会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二是建立“一本数据台账”,维护民族和谐稳定。组织公安、民宗、城管、来穗人员服务管理等单位深入开展深化平安有序、规范城市管理 “四标四实”(建设标准作业图、标准地址库、标准建筑物编码、标准基础网格,查实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实有设施)专项行动,及时动态搜集汇总全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数量规模、人员结构、民族成份、地区分布、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等情况,为提升服务管理精准度提供支持。利用 “民族宗教大数据综合运用平台 ”系统,建立健全辖区内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信息档案,加强城市少数民族人员信息资料数据分析,科学研判少数民族热点难点问题和矛盾纠纷隐患,努力把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近年来,天河区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呈逐年下降趋势,没有发生群体性事件。

  三是完善“一套服务体系”,促进民族融合发展。推进民族宗教事务纳入 “社区网格 ”,全力做好少数民族人口信息采集、民族成份更改指引,办理少数民族考生升学优待证明、少数民族死亡人员殡葬证明等民族事项,打通服务少数民族群众的 “最后一公里 ”。在全区21个街道挂点成立 “民族之家 ”31个,定期开展少数民族联谊交流活动、生活知识讲座等普惠性活动,扩大民族团结宣传面,使外来少数民族群众尽快融入城市社会生活。在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打造 “两站一队 ”窗口(少数民族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站、少数民族法律援助工作站、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队),为辖区内少数民族群众特别是特困户解决生活、办事困难等问题,切实维护好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四是搭建“一批交流平台”,提升服务管理能力。成立天河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共吸纳土家族、回族、壮族、白族等优秀民族代表108人,组织开展联谊、座谈、走访慰问、捐资助学等活动,引导少数民族企业家、工商户积极参与民族事务,为少数民族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等服务,共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成立天河民族艺术团,定期到社区、学校开展文艺巡演活动,宣传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识,丰富辖区少数民族群众精神生活,起到了民族团体凝心聚力的作用。开设内地民族班,实行 “三混 ”(民族班学生与辖内学生混班、混宿、混餐),有力促进少数民族学生融入当地文化、融入当地社会,辖内市75中学新疆内高班的 “三混 ”经验得到国家有关部委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五是开展“一批典型宣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始终把提高民族群众的思想觉悟作为增进团结、促进发展和维护稳定的根本,通过板报、悬挂横幅、宣传栏、发放《民族知识宣传手册》等形式,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先进个人事迹、维护民族团结典型案例,增进居民群众的互相了解和信任。每年组织少数民族清真饮食从业人员及基层社区干部开展培训,加强少数民族群众的法治观念和社区干部的民族工作意识,近三年累计培训人员2200多人次。引导辖内佳都集团、尚北八旗公司以民族文化为主要载体,吸收岭南民俗文化精华,将民族文化元素与企业内涵文化有机结合,通过开展表演、观看影视作品等形式,分享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传递民族团结进步声音,将企业团结精神与民族团结相融合,打造企业内部职工民族文化精品。■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