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民族宗教文章精选之十

发表时间:2021-10-25 信息来源:市民族宗教局 浏览次数: -
【字体大小:

黎族:热带海岛风情 古朴多彩民族

图文│袁婷婷 王小娟

  黎族是中国古老民族之一,海南岛的原住居民,自远古以来就在这片热土繁衍生息,开垦与建设祖国南疆,守护国土。《山海经》称黎族先民为“儋耳”,“黎族”称谓始于唐末,宋代固定并沿用至今。

  黎族聚居在海南省三亚、五指山、东方市等地,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黎族人口有147万多人,占海南省总人口的 15.83%。

  海南岛地处热带地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环境独特,造就了独具特色的黎族传统文化。其中,黎族的纺织业十分发达,纺织品种丰富多彩,有麻衣、麻被、木棉被、崖州龙被、黎单、花被、挂锦等织物。这些黎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产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备受世人青睐。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她就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她在盛产棉花的海南岛崖州水南村,跟当地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术后,回到松江府乌泥泾,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徐汇区华泾镇,向当地人民传授黎族纺织工艺,并对纺织工具加以改进,创造出一套先进的棉纺织技术,为我国棉纺织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png

▲ 画家董一点


  从古至今,黎族妇女个个都擅长纺织技艺,因此每家每户都备有纺纱用的纺锤、纺车和织布用的腰机。黎族妇女把对自然的热爱和民间传说中所反映的美好境界的向往,全都汇入了织锦图案艺术中去,人、自然景物和传说中的吉祥或美好形象物始终是她们织锦图案的主题。

  黎族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织锦图案无疑是本民族文化主要的记载形式之一,它较为完整地记录和反映黎族先辈们对自然景物的认识,黎族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及文化创造的过程,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画卷。

  黎族同胞世世代代生活在海南岛,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生活,其民族艺术风格依然以原始艺术形态为主,崇尚黑色和红色。黑色表示庄重、永久、吉祥,红色则表示热情奔放、生命之源泉。黎族男子以红布巾缠头、扎红腰带,妇女的筒裙以红色为主体纹饰,花边和对襟以红色线为装饰,都体现了黎族人民对美、对艺术的追求和理解。

画出多彩黎族,魂牵梦回家乡

  董一点,是一位出生于海南的黎族画家,现居广州。

  他在作品中融入了自己对民族的热爱、故土的情感,作品题材主要是乡土风景,有大海、渔村、山坡。家乡强烈的阳光、鲜明的色彩与独特的气候风情,影响了他观看与表现世界的方式,因此他的油画色彩鲜明响亮,笔触自由厚重,具有视觉冲击力与蛮荒神秘的气息。经过多年的探索,他找出了一条通过感知去表达黎族文化的途径,并赋予黎族精神新的生命。

  董一点的画,总带着些原始的风韵,厚重的色彩,带着图腾的符号。董一点说,这就是黎族。他要用色彩,把黎族的故事讲给全世界人民听,这也是他一直在做的事情。

  从海南到广州,从广州到巴黎,董一点的创作经历从黎族逐步,与西方现当代艺术融为一体。自2013年起,他几乎每年都到欧洲举办展览或其他艺术活动。他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舞台,这让他在创作中不断思考,如何让自身的经历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中产生碰撞,抓住时代的印记。

  在外国人的眼里,董一点的作品讲述着中国黎族的故事。他们在董一点的作品中,理解到在黎族文化中,黑色代表吉祥、稳重、庄严;红色代表权威、首领;黄色代表喜悦、快乐、喜庆。这三种极具黎族象征意味的颜色,被他大量使用在作品中。董一点说: “我要它走出世界,把黎族题材及传统文化,宣传到国外去,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黎族,所以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撑杆一跃,飞向蓝天

  吉泽标是黎族人,1984年在全国撑杆跳集训赛中,他飞越了5.46米的横杆,打破全国纪录,获得进军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的资格。这也是新中国运动员时隔32年,再次参加夏季奥运会。遗憾的是,在洛杉矶奥运会撑杆跳比赛中,吉泽标没能拿到好名次。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从失败中找寻教训,继续刻苦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接下来的几年里,吉泽标接连在亚洲田径锦标赛、汉城亚运会、第六届全运会上获得冠军,成为当之无愧的亚洲撑杆跳名将。

  名师出高徒,吉泽标在广州田径队执教期间为广州队培养了一位亚洲女子撑杆跳冠军和亚洲男子青年锦标赛冠军。如今,吉泽标在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担任教练,继续为他的体育人生发光发热。

黎族乐器,曲曲传情

  在广州,有一位著名的黎族民族管乐演奏家,名叫黄会基。他精通笛子、洞箫、唢呐、葫芦丝、黎族乐器“唎咧”“哔哒”等30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就连一片普通的树叶,在他的嘴下也能发出美妙的音乐。

  受长辈影响,黄会基从小喜欢摸索各类乐器。他三十多年前来到广州,继续从事跟音乐相关的工作。吹奏黎族乐器唎咧是他的拿手绝活,能做到一首曲子几分钟下来,只换气不断音。

  哔哒是黎族特有的乐器,由两条竹棍组成,有两根管体、两个吹口、两个翘片,一般由演奏者制作。由于要同时兼顾两根管体的发音,演奏难度比较大。早年间跟随广东省歌舞团去北京演出时,黄会基的唎咧和哔哒表演就曾惊艳过一群外国嘉宾。

  欣赏黄会基演奏的“唎咧”“毕达”,能深深感受到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堪称世界独一无二。黄会基利用各种民族乐器不同风格和演奏技巧,来演绎民族的文化特色,表达人与自然的融合、民族团结的融合,令人称赞,让人难忘。

2.png

▲ 年轻时候的吉泽标

3.jpg

▲ 黄会基在吹奏

4.jpg

▲ 黎族妇女在纺织

5.jpg

▲ 黎族群众载歌载舞


  我国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国文化。各民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


积极推进“四美”寺观教堂建设 焕发岭南宗教文化新魅力

——广州市宗教界坚持宗教中国化的和谐之举之二

文│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近年来,广州市按照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广东”“美丽广州”部署要求,积极推进“美丽

  寺观教堂”建设,推动打造“生态环境美、文化内涵美、教风教貌美、思想建设美”的“四美”宗教活动场所,充分发挥宗教场所引领岭南、沟通中外的文化交流功能和作用,助力加强宗教思想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广州宗教领域文化品位和文明形象,焕发岭南宗教文化新魅力,推动宗教中国化广州实践走深走实。

优化生态环境,让宗教活动场所“美起来”

  宗教活动场所是展示当地文化、体现文明形象的重要阵地和窗口。2016年起,广州市在抓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时,就建立并倡导宗教活动场所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在佛教、道教场所开展“文明敬香”活动,伊斯兰教打造“美丽清真寺”;天主教建设“和谐教堂”,基督教创建“一堂多景”,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中央、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近年来,通过卫生整治、厕所革命、绿化提升、微景观改造等方法手段,不断推进宗教活动场所生态文明建设,广州市宗教活动场所环境品质进一步改善和美化,各具特色的景观面貌更加优美雅致。特别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方面,佛教、道教场所广泛开展“更短、更细、更环保”文明敬香活动,明确全市佛教、道教燃香标准长度不超38厘米,直径不超3毫米,大力推广鲜花供佛、清水礼佛,营造了美观环保的场所生态环境,受到广大游客和市民的一致赞誉。广东电视台、广州日报等媒体先后刊载和报道了广州宗教活动场所推进文明敬香新风尚的经验做法。

发掘文化内涵,让岭南宗教魅力“亮起来”

  广州宗教历史悠久,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俱全,佛教光孝寺、六榕寺、华林禅寺、海幢寺,道教三元宫,伊斯兰教怀圣清真寺、先贤清真寺,天主教石室教堂,基督教东山堂、锡安堂等众多宗教活动场所文化底蕴深厚,知名度高,备受信众和游客关注。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注重集中智慧、整合力量,充分挖掘各教派及重点场所的宗教历史文化内涵,指导各宗教团体和场所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收集整理文献史料,探求宗教文化历史渊源,传承弘扬优秀岭南宗教文化。先后编印了广州市“寺观教堂”宗教活动场所简介手册、各宗教简要情况折页,帮助广大群众了解岭南宗教文化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指导佛教、道教场所积极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圈,打造了“海上丝绸之路与岭南佛教文化系列活动”“大佛寺读书节”“道教星斗文化节”等一批岭南宗教文化特色品牌。指导市伊斯兰教协会编写《广州穆斯林宗教生活与习俗范本》,举办《范本》推介会,引导广州穆斯林弘扬教义经典中的积极因素,坚持文化自信,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支持市天主教爱国会开展中国化研讨会、举办中华传统讲座,开展天主教历史文化展览,制作文化宣传视频,充分展示中华优秀文化浸润成果。支持市基督教两会与中国社科院合作,成立广州基督教历史文化中心及广州基督教神学培训中心,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工作探索。通过深入挖掘和宣扬宗教活动场所的文化历史、文化内涵和底蕴,讲好岭南宗教文化故事,进一步打开了广州开展对外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窗口,不断擦亮广州历史文化名片,丰富了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广州市宗教活动场所成为广州文明城市创建和展示岭南宗教文化特色魅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强化教风教貌,让宗教界良好形象“树起来”

  教风教貌是宗教界文明形象,宗教教职人员品德涵养的集中反映。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在推进“美丽寺观教堂”建设中,注重把加强教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在全市宗教界中开展“教风年”创建活动,着力在提高信仰素养、强化持戒修行、完善制度建设、增强服务意识等四方面下功夫,塑造宗教界良好形象。督促各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加强宗教思想建设,对宗教教义教理作出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为宗教教职人员的言行提供正确指导。引导宗教教职人员研读宗教经典,开展讲经交流,提高宗教学识,增强宗教修养,切实提升宗教造诣、道德操守和人文素养。教育宗教教职人员遵守教规,注重修行,提高素质。指导宗教活动场所建立完善民主议事、集体决策、依法管理等管理机制和日常学习、教育、考评、奖惩等人员管理制度,积极营造学习、修道、服务等良好氛围。进一步引导宗教界树立服务意识,主动引导信教群众自觉投身社会公益慈善、社会服务、传统文化传承等活动。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注重建立完善对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教职人员的监管、教育、培训、考核等机制,特别是每年定期对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教职人员进行考核评价,及时提醒和纠治教风教貌方面的问题。通过一系列创建活动,宗教教职人员普遍做到了“四好”,即持守职分好、品德涵养好、研习修持好、遵规守纪好;培养了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广州市多名宗教界代表人士先后被选为国家和省宗教团体负责人,广州市宗教界良好形象得到很好彰显。

加强思想建设,让爱国爱教品格“立起来”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文明素质的提升、文明行为的养成,离不开文明思想观念的引领。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始终注重通过政治理论引领宗教界,提高思想认识,凝聚思想共识、培塑美好心灵和良好行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2019年,广州市在全国首创了在宗教活动场所设置“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图书专栏”,在全市各宗教团体和所有登记开放的宗教场所摆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等书籍,引导宗教界人士和广大宗教教职人员增强政治意识,以理论清醒保持政治坚定,牢固树立爱国爱教意识。2016年以来,创办“广州市民族宗教大讲堂”,每年定期举办3至4期,组织宗教界代表人士和教职人员传达学习每年“两会”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新颁布的《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以及民族宗教领域政策等政治理论和法律知识。2019年出台《广州市“四进”宗教活动场所标准》,倡导宗教活动场所在重大节日升国旗,广泛开展“四进”宣传活动、张贴宣传海报,并结合宗教工作督查抓好“四进”工作落实,真正使“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宗教活动场所,走进宗教教职人员和广大信众的心里。■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