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三个聚焦”
打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城市范本
图文│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广州市56个民族齐全,少数民族人口98万多人,流动人口约占80%,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流入数量较多、增长较快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广州市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城市为目标,通过“聚焦优质服务、聚焦基层建设、聚焦治理效能”等“三个聚焦”,打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城市范本”,让来穗各族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融得入”, 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等称号。
聚焦优质服务,积极引导各族群众融入广州
着力有序推进“双向流动”。以有序推进民族地区和城市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为目标,印发推动《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行动方案》《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等文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计划。2021年以来,全市实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题项目12个,天河区“德和圆”民族文旅项目入选国家民委“三项计划”示范项目。
健全服务管理体系。与青海、新疆、西藏、贵州等地区结对共建,积极统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有效推动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公共服务需求,促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2021年以来,累计为2.6万多名少数民族群众提供职业介绍和技能培训。近10年来,约有7.5万名少数民族群众通过人才引进、政策性安置、积分制入户等方式,成功落户广州。
大力构建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社区环境。建立市级联络站1个、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站10个、民族志愿者服务队23支、“羊城石榴籽工作室”122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122个,为各族群众提供便利的流动融居服务。在越秀区光塔街、海珠区瑞宝街、黄埔区云埔街等少数民族群众较集中的街道社区开展精准化服务。
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浓厚氛围。积极发挥越秀区登峰街、海珠区沙园街等近40个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示范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2021年以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线上线下活动60多场次,开展广州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媒体宣传分享会“喜迎二十大 民族一家亲”“五洲四海中华情”等大型民族文艺活动,广受好评。
聚焦基层建设,推动涉民族事务纳入网格化治理
纳入网格化治理体系。结合社区网格化治理工作,按每个网格覆盖200户或500人左右标准,把社区内民族事务与党建、综治、民政等各类网格统一整合成“一张网”,纳入全市20849个综合网格,把民族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明确入格事项要求。建立市、区、街(镇)三级的数据采集、任务反馈。将少数民族人口信息更新、少数民族考生证明、民族成份更改、殡葬证明办理等作为全市网格入格事项,接入市政务办网格化综合平台。
强化网格员队伍建设。加强社区网格员、基层干部民族理论知识和网格事项培训,强化操作能力。针对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住所相对不固定、注册登记难等实际,先后组建4支联络员队伍,配合网格员开展服务管理。在越秀区登峰街等重点街道,组建民族服务网格队伍,为各民族群众提供精准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
聚焦治理效能,强化民族事务治理智慧化支撑
建设“羊城智慧民宗”数据平台。“羊城智慧民宗”积极融入广州市数字政府建设,对接市直多个部门数据接口,实现“数据一张图”,并将数据进行网格化切分,可实时查看相关数据,实现全市涉民族领域基础信息“全掌握”,做到民族事务治理底数清、动态明。
建立“掌上网格”,实现远程巡检。“羊城智慧民宗”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对相关专项信息进行链接共享,及时掌握人口动态,作出有效情况预判。
健全网络协同治理机制。依托基层治理综合指挥调度实体化平台、12345政务服务平台、民族宗教综合分析应用平台等多个智慧平台,通过网站、热线电话、APP、小程序等多种媒介,将民族工作向社区、网格延伸,建立“统一受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统一考核”的全流程工作机制,形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基层协同治理体系。2023年,全市民族联络站通过信息化服务平台,及时收集、回应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200多件,切实提高了民族事务治理效能。
击鼓催征正当时,奋楫扬帆启新程。广州市将紧紧抓住在全国率先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城市的宝贵机遇,进一步优化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环境,打造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城市平台,以民族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
(来源:《中国民族》,2024年第2期,总第628期)
“五多”“五促”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基于广州湾区民族手工艺术中心的调研
文│马冬梅 曾智勇
城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广州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协同发展,以湾区民族手工艺术中心为载体,通过“五多”“五促”,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多样体验促认知。湾区民族手工艺术中心由广州市海珠区委统战部(区民宗局、区侨务局)、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市海珠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香港青创集团共同创办,于2023年3月落成揭幕,下设工艺美术、陶瓷、漆艺、金工等工作室和艺术展厅。中心邀请广州美术学院教师开设半坡陶碗绘制、釉下彩绘制作、漂流漆、扎染等传统工艺课程,引导观众主动参与体验,在互动中领悟中华文化之美,实现从单向传播到大众共享的转变。中心通过构筑一个个历史文化语境,向观众阐释和呈现“物”背后的历史基因和时代价值,让传统文化生活化、生动化、具体化、趣味化,让各族群众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推动民族传统工艺传承发展。
多种活动促“三交”。青少年是社会中最活跃、最有生气的力量。中心作为海珠区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研学、培训等活动平台。同时,积极组织和承接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参访体验和研学交流活动,打造体验民族手工艺术的打卡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点。中心于2023年接待了“探索广州文创之旅”考察团、香港/海珠高新科技青少年交流团等团队,通过丰富的活动,促进粤港澳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厚植爱国情怀,增进“五个认同”。
多彩文化促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心利用节假日面向社会开设中国传统漆艺、陶瓷彩绘、染织等非遗课程,向广大群众特别是港澳台侨青少年介绍中国国情和中华文化。通过老师讲解、播放纪录片、亲身体验等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方式,让大家更直观、更生动地感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多元主题促团结。广州市是全国流动人口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近年来,海珠
区大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用心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积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率先推出民族团结主题标志、主题曲和海报,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奖学金,举办民族团结夏令营,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心围绕“传承·同心”“艺述·回响”“浸润·春芽”三个主题,举办“海珠杯”民族团结公共艺术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展、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师生作品展、青少年民族手工艺主题作品展等系列展览。通过多样化的创作形式,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弘扬“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圆中国梦”的主旋律。
▲ 在第三届海珠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夏令营活动中,小学生在湾区民族手工艺术中心学习制作团扇。来源:湾区民族手工艺术中心
多方协同促发展。中心作为党政机关、高校、社会团体、企业四方共建的公益机构,强化政策引领、学术支持、合作共建,为各族群众提供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工艺的交流实践平台。中心探索校地协同、优势互补、创新发展的发展模式,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华南及粤港澳大湾区研究基地海珠区实践中心、海珠区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海珠区石榴籽工作室在湾区民族手工艺术中心相继挂牌成立,推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机融合、良性互动,努力形成更多立足中国历史、解读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的原创性理论成果。
广州不仅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和实验区,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要积极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加强湾区民族手工艺术中心建设,特别是在展现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下功夫。
举办展览、演出、讲座等活动,展示和推广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充分利用主题展、专题展、体验区等特点,在展陈和沉浸式体验上下力气,让观众在参与体验中,深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开展夏令营、研学营等活动,厚植爱国情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方位嵌入粤港澳青少年的日常教育当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引导广大青少年立志做大湾区建设者。
利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创新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利用元宇宙、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打造集实物性、空间性、情境化于一体的叙事空间,探索数字技术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契合点,充分发挥网络具象化传播优势,建立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传播途径,让互联网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总之,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着力点,把湾区民族手工艺术中心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教育阵地和展示窗口,更加生动、客观、真实、形象地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展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湾区图景。■
【作者简介:马冬梅,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教授;曾智勇,广州市海珠区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研究”(项目号20ZDA028)阶段性成果】
(来源:《中国民族报》2024年1月23日6B版)